年内第十涨后,油价今晚或将迎来下调!
- 编辑:声色狗马网 - 67年内第十涨后,油价今晚或将迎来下调!
沿海六大电厂方面,截止12月7日,库存量为1354万吨左右,日耗62.4万吨左右,可用天数高达21天。
能源结构调整的挤出效应前10个月,全国电力供应充足,非化石能源发电高速增长,水电同比增22.3%,核电同比增17.4%,而火电同比增0.1%。前10个月,全国煤炭消费量同比下降1.5%。
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王丽娟预计,明年的全国钢材需求量为7.2亿吨,2020年的全国钢材消费量也在7.2亿吨左右,2015年至2020年,将是一个较长的需求弧顶区。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预测,到2020年将形成煤制油产能3000万吨、煤制烯烃产能2400万吨,煤制天然气产能500亿立方米,初步分析,需要增加煤炭需求6.5亿吨左右。四大耗煤行业的长期规划可以让大家更了解其煤炭需求趋势同时,我国能源消耗强度逐渐下降。据中国建材工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孔安介绍,因节能降耗因素,预计2015年水泥行业耗煤量将由1.8亿吨降至1.7亿吨。
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白颐表示,十三五将是真正看到我国新型煤化工的时期。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预测,今后一个时期,全国煤炭消费增速将由前10年年均增长10%左右回落到3%左右。在需求低迷状态尚未改善的情况下,供给提升会对钢价形成一定抑制,近期期货价格矿强钢弱即是佐证。
总之,笔者认为,始于12月初的焦炭期货小幅上涨态势难以持续但最近几年,随着运输瓶颈的突破,加之焦炭供应充裕,钢厂的补库动能已经大打折扣。同时,为了避免集中补库带来的采购成本上升,钢厂补库存时机也变得更具灵活性,集中补库存现象越来越少见。此外,通过对比炼焦煤市场,可以看出,钢厂自9月中下旬以来就一直在增加库存,并仍处于补库存过程中。
钢厂对焦炭和焦煤采购存在较大的差异,说明了钢厂并非没有意识到应该增加焦炭采购,而是认为不必要。二是市场焦炭供应依然宽松,随用随采可以降低采购成本。
山东、河南等地焦化企业盈利尚好,企业生产积极性较高。而随着交割月临近,市场可能面临较大的下跌风险。这一点从12月以来,钢材现货市场的下跌态势中可见一斑。钢材价格仍有下行空间尽管房地产、基建政策放松对钢材市场起到了托底作用,但预计中短期内难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需求,而经济外扩也难以中短期提升市场。
预计短期内钢价尤其是长材价格,仍有下跌空间。此外,从交割角度看,在现货需求无好转的背景下,期货到期交割对多头更为不利,不排除多头资金最后集中离场的现象出现。今年11月以来,局部地区钢厂库存有所回升,但整体维持在偏低且又合理的水平上。三是运输不再成为影响企业稳定生产的核心因素。
数据显示,截至12月初,唐山钢厂开工率仍维持在92%以上。二季度以来,焦炭价格便步入企稳通道,这在推动企业经营稳定的同时,也逐渐改善行业的经营环境。
而随着钢厂库存量的整体回升,后期出现集中补库存的可能性很小:一是从资金成本角度看,钢厂原料采购仍执行按需采购策略。焦炭市场供应充足从周期性行业的特征看,决定价格走势的根源是未来需求出现根本性好转。
受益于下游需求企稳、宏观政策放松,叠加炼焦煤价格存在上涨预期,焦炭市场心态有所改观,期货价格小碎步抬升。在需求低迷状态尚未改善的情况下,供给提升会对钢价形成一定抑制,近期期货价格矿强钢弱即是佐证。后期补库存需求不足历史上,从10月至春节后一个月,钢厂一般会有一轮原材料补库存周期。供应充足侵蚀焦炭涨价基础。未来12个月,钢材价格仍有下跌空间:一是受制于冬季建筑工地开工率下降,长材价格仍会下跌。但供需症结并未好转,况且,在产业链定价权向中间钢厂转移的过程中,话语权缺失将加剧焦炭行业在产业链中的弱势地位。
二是矿价跌幅超过钢价导致钢厂利润仍呈改观之势,钢厂生产动力依然强烈。2013年,钢铁市场整体低迷,很多钢厂在8、9月趁焦炭价格低点便完成了补库存过程,这也导致了当年焦炭价格在10、11月涨幅受限,并在11月末便由涨势转入跌势。
总之,笔者认为,始于12月初的焦炭期货小幅上涨态势难以持续。随着下游钢厂产能释放周期的结束,钢厂后期产量将维持在较为平稳的水平上,这将推动焦炭需求逐渐形成稳定预期,焦炭产量也将被动适应需求而维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上。
笔者认为,年前焦炭市场将面临下跌风险,尤其在钢价出现持续下跌之后在下游用户进一步减少煤炭采购,港口煤炭发运量大幅下降的情况下,虽然12月初以来港口铁路煤炭调入量也有所回落,但降幅明显小于发运量,从而导致港口煤炭库存进一步上升。
总而言之,面对港口高企的煤炭库存、相对较低的电煤消耗以及低迷的国际煤价,短期内下游用户尚难以大幅增加煤炭采购。从发电企业来看,未来随着取暖用电需求进一步上升,沿海电厂煤炭日耗还有望小幅回升,如果电厂在目前基础上不增加采购,电厂煤炭库存则可能逐步下滑。因此,预计僵持局面很难以龙头煤企主动降价而打破。虽然受冬季取暖用电需求增加等因素影响,11月以来电厂耗煤量出现明显回升,但仍明显低于去年同期。
综上,短期内下游用户煤炭采购积极性尚难以显著提升,但预计神华等企业也将继续挺价,短期沿海动力煤市场僵持局面仍将持续。数据显示,12月1日至8日,秦皇岛港、曹妃甸港和国投京唐港三港合计日均煤炭发运量只有75万吨左右,与11月日均发运量相比,下降近1/4。
神华原煤年产量近5亿吨,如果再加上中煤、同煤、伊泰等3家煤炭企业,年原煤产量接近9亿吨,其市场控制力可见一斑。笔者预计,短期内环渤海煤炭市场的僵持局面仍将继续下去。
受多种因素影响,短期下游用户采购积极性可能难以显著提升。然而,煤炭企业短期内势必将继续挺价。
僵持局面总要有打破之时。经历了煤炭价格一再下跌之后,煤炭企业深知,目前国内煤炭市场的主要问题不在于进口煤的冲击,而在于需求疲软,在于国内煤炭产能的严重过剩。第二,电厂煤炭日耗水平较低。随着电厂存煤量逐步减少,电厂最终将被迫增加煤炭采购。
12月8日,秦皇岛港和曹妃甸港锚地下锚船舶数量分别只有21艘和2艘,而国投京唐港锚地则无船下锚。如果国内煤炭供给能够进一步得到控制,此时主动降价对煤炭企业甚至整个煤炭行业没有任何好处。
煤炭巨头于12月初连续第三次上调煤价,即便下游用户暂时不接受甚至是抵制,其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撑着。这种情况下,一味降价不仅解决不了问题,反而只能使整个煤炭行业越走越艰难。
话再说回来,即便未来煤市僵局按照前面设想逐步打破了,煤炭企业也要充分认识到当前煤炭行业面临的现实情况,不能不顾实际而盲目抬高煤价。第一,港口煤炭库存处于高位。